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評論】從《台中消防局微電影》看台灣「登山客污名形象」的縮影


鬼片風,目的是宣導登山安全,影片出來也已經是好一陣子的事,想必很多人都有看過。
熱潮已過的現在會再拿出來討論,是因為我壓根沒想到會在最愛的 Marvel 版,看到對登山議題如此熱絡的討論,或是說——我終於有機會突破同溫層,看到一般民眾的想法。
(討論連結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526600877.A.EFA.html

影片本身評價很兩極,從推文就看得出來,大部分民眾感受良好,覺得作為公家機關出品,劇情手法都很新鮮,登山的群眾則普遍給予負評,居然用鬼怪傳說的方式,來教導或宣揚山林?!

簡單的說原因,我認為最大的差異是——主角角色設定的認知落

在一般民眾的眼裡:這就是『登山客』的形象,沒做好準備就上山,出事了消防隊就要去搜救,甚至需要「浪費更多國家資源」。
在登山者的眼裡:這是很多基本登山觀念不健全,沒做足功課和準備,判斷力不夠就上山的『一般人』,更是「登山污名化」,反向鼓勵民眾不要上山。

換句話說,這部片輕輕鬆鬆就把盲點(兩方認知落差)凸顯出來了呢。XD

--------

影評議題1. 【 遇難者(主角)的角色定位 】
我是「登山者」,也是「一般人」。
身為一個半路出家的戶外者,上班後才開始運動、走進戶外圈,有很多基本常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習累積出來的,從0慢慢到1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些盲點。

其實有很多登山客都有在努力、且自發性地對民眾做登山安全的宣導跟教育,著名粉專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或是 健行筆記、名人堂 等,有很多平台都有資料可以查詢借鏡。

但問題在於,我這個「一般人」不是不想學,而是我不知道原來不是「絕對不能生火」,我也不知道「通訊點」其實跟營地和水源資訊一樣重要,所以沒特別注意或學習這方面的技能和知識,或是不知不覺「越級打怪」了也沒發現,便將自己身陷險地——以自己的身份去帶入,這是我認為的,微電影主角的角色設定。
(先撇除沒有懷抱感恩的心這件事,就算在平地出車禍被救,也應該懷抱感恩的心。)

這就是介於「一般人」和「登山客」之間,重疊角色會遇到的問題,我們稱之為「小朋友」時期。
大家都是從「一般人」到「觀光型登山」,再到「小朋友」,最後才會成長為「登山者」。
沒有了大學山社嚴謹有系統,又手把手、親力親為的教學模式,出社會後的「小朋友」的路,變得尤其困難。

「觀光型登山」和「小朋友們」或許擁有很多問題,但他們也是剛開始對戶外有興趣,正渴望學習的一大~~群人們,有極大的潛力可以變成「真正的登山客」。
他們也能繼續帶領、教導身邊更多的朋友,一起了解戶外安全與風險判斷,對自己負責任⋯⋯等,諸如此類,如此正向循環才是正解。
——只要有相應的學習環境。

這也是登山者表示「登山污名化」負評的原因,政府做的教學與榜樣,應該是正循環,而非負循環。

但好的學習環境的前提是,先擁有良好的登山環境,也就是「健全的登山教育制度」和「安全的登山環境」。
「登山教育」跟「登山安全」兩者是扣在一起的,你觀念越完整,判斷力越好,就越安全,但只要有風險,意外皆在所難免,所以相應的急救搜救制度,也成為「登山安全」中重要的一環。

從兩方的影評都不難看出,我們在這兩部份仍不夠成熟,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
影評議題2. 【 山難搜救,一定等於『浪費國家資源』? 】
終於說到環境的議題,來聊聊影評中,爭論最多的事——「浪費國家資源」。
這議題就比較複雜,我們原本有很簡單的解法,但受限於現在政府的制度,又變成了無解⋯⋯
一項一項替大家解說。

「為什麼『山難搜救』很重要?」
今天不論是初生之犢的「小朋友們」,還是身經百戰的「登山客們」,都要面對登山的風險。
戶外活動本身,就是有風險,我們可以做足一百萬個準備,但還是會有一個萬一,風險就算盡可能壓縮到最小,依然絕對是「有風險」。
一旦遇險了,你不會希望家人朋友就在山上,但因為畏於輿論壓力,或金錢壓力,遲遲不敢請求協助,甚至發生更不好的事。

「為什麼『山難搜救』不能自費化?」
其實這件事登山界講很久了,「山難搜救『可以』自費化」,不過這有但書——前提是要擁有「『健全的』登山保險制度」。

簡單的例子做比方:
開車有風險,一旦出事了也要面臨龐大的理賠金額和生命危險,為什麼大家仍願意承擔風險,繼續開車到處跑呢?
——因為它有完整的保險制度,在背後支持作保障。

就算出事了,大宗的費用是由保險公司做理賠,部分的金額自己也有能力承擔。
所以我們願意「承擔風險」。
而完整的保險制度,更是仰賴相關法令的設立。

開車有風險,爬山也有風險。
開車有保險,那為什麼爬山沒有保險?

不,我現在告訴你,爬山有保險了!
但複雜的事情來了:
其一、沒有相關法令的支撐,所以裡頭的條列對你依然沒有保障。
其二、保險會支付搜救費用,但國家搜救單位不收,這種弔詭情形,使得目前的支付制度形同虛設。
>>【登山安全】登山險投保了,就會理賠嗎!?
http://tw.hiking.biji.co/index.php…
>>蔡日興/山難搜救使用者付費應該做,但為何推動不了?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pay-for-mountain-searc…

現在登山險和山難搜救自費化,就這麼尷尬的卡關在這。

就算如此,「健全的」搜救制度和登山險還是有必要的,如此人們才有個依據,也能對需自費的額度更有概念,甚至會更審慎地評估自身風險——就跟開車時會考慮的風險細節一模一樣。
這才是正解。
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健全的登山保險制度,就只是這樣而已。

健全的登山險背後代表:
1. 官方搜救隊能收到保險的理賠支付,不再是全民買單。
2. 如果太耗費人力、費時太長,官方也能轉委託民間專業搜救機構,民間機構付出專業也酌收相應費用。
3. 人們能和保險一起負擔龐大的金額,會對自己的風險管理負責。
4. 家人跟普通民眾也對搜救制度有依據有概念,進而促使全民登山教育的普及。
5. 「一般人」有機會接觸山林,從「觀光型登山」成長,「小朋友」都變「登山客」,再繼續教導下一批的「小朋友」,全民整體觀念越來越完整。

如此正向循環。
這才是完整的搜救制度,健全的登山保險。

--------
整體而言我給這部片好評,因為它激盪出人們更多的想法,和爭辯。
碰撞出了更多的討論空間,只有「說」出來後,才有機會明白彼此的想法,也才知道原來大家都「在乎」。

有「在乎」,就有「希望」,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行動」。
讓越來越多「小朋友」能夠學習,擁有正確的觀念和安全的環境,才走得長久。

從大家的基本觀念越來越健全,也有越來越多人一起幫忙宣導、教育民眾,看得出來大家都一起正在努力著。
我期待著無限正向循環到來的那一天。

小朋友們加油,登山客們加油。
台灣,加油。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 LNT・下 】野外求生必備技能——野外生火教學手冊

本人寫完文字覺得超難懂,一點都不懶人包⋯⋯
決定嘗試——#全篇圖配文版!!
------
手機好讀版:臉書相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