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裝備】戶外必備挑選準則!Crystal 增艷太陽眼鏡幫我上的墨鏡課



太陽眼鏡幫我上的一堂課

老實說,當初去眼鏡行挑墨鏡時,著著實實上了一課,發現以前的自己根本在亂買,太陽眼鏡的挑選背後真有一番大學問。

如果說這堂課最大的幫助,應該是想到先前自己在法國夏慕尼觀光街或台北地下街,因外型好看就買的便宜貨,夠輕還戴上去雪地登山,不以為意,現在想來鏡片的濾鏡等級一定不夠外,鏡片上每多一道刮痕,都是對眼睛產生潛在傷害。
另一方面,未來在挑選雪地或單車使用的風鏡時,能更精準的挑選到適合自己的風鏡、墨鏡。



什麼是好墨鏡?4個挑選準則!

我最初也沒想過,原來一副墨鏡背後,有這麼多的眉眉角角,每一項技術都有它值得做到極致的緣由。


1. 抗眩光!開車、玩水超有感——偏光鏡片

以前根本不知道偏光鏡片有什麼厲害的,那天開車剛好 Johnson 戴了一般塑膠鏡片墨鏡,輪著戴一輪比較才知道,抗眩光的效果強弱居然差異這麼顯著,Crystal 的鏡片才是真・抗眩光~~~(吶喊)



像影片中我們在太魯閣開車時的實際側錄,車內擋風玻璃的反射強光很嚴重,還有當車子進出山洞時,光線會有強烈的反差。

偏光」像是百葉窗的原理,只有平行光才進得來,垂直光都被擋在外面,因此能大大增加戶外與開車時的舒適度與安全性。
尤其同身為自行車車友,陽光直射和進入樹陰時,不再會有強烈反差,眼睛都看得見,非常重要,強推!


2. 抗刮、抗剝落,耐用度高——玻璃鏡片

玻璃鏡片最明顯的特徵是,極度耐刮,與比起塑膠鏡片要高的解析度。
雖然很用心的附了硬式皮革眼鏡盒,但我更樂於放(ㄌㄢˇ)心(ㄉㄨㄛˋ)的放進布套,隨手把墨鏡放在包包各處。


提個外話,現在抗UV塗料都是直接加在原料裡作成鏡片,而玻璃鏡片是把鍍膜直接鍍在前玻片的內層,都不會有鍍膜刮傷或塗料剝落的問題。

同場加映,塑膠鏡片使用年限大約是 2-3 年;而玻璃鏡片耐候、耐刮等特性,使用年限可至5-6年!
更多說明可以至官方 Blog 惡補一下:太陽眼鏡會過期!?


3. 目前世界最頂級防護:抗紫外線與藍光——UV425、濾鏡等級3

常聽大家在說:「XX顏色的鏡片才可以濾掉紫外線/藍光」——這其實是常見的誤解,鏡片鍍膜的顏色與濾掉的光線無關,真正會影響防護力的,是「抗UV數值」以及「濾鏡等級」這兩個標準。

抗紫外線、抗UV

市面上具有抗 UV 的墨鏡,都需要通過國家標準商品檢驗,認明 CNS15067 標章即品質保證。
而 Crystal 則是抗 UV 達到 425,除了針對紫外線的防護外,還阻擋了近期被熱烈討論的「藍光」。

濾鏡等級 3

Crystal 鏡片的透光率為10%,也就是下表的濾鏡等級 3。
濾鏡等級共分為 5 級,0 到 4 強度越來越高,等級 3 為一般墨鏡的最高等級,而等級 4 為特殊用途:例如日前很紅的日環蝕觀看使用,或是電焊作業時需要戴的黑玻璃,防護力更強。

像平時假日都在戶外走跳,太陽公公都送了好幾件背心的我~烈日下的防護措施除了帽子、防曬外,太陽眼鏡也應該要挑選到濾鏡等級 3,才有足夠的防護性!
濾鏡等級分類
濾鏡等級分類



4. 視野鮮豔,不再是全面灰暗——RGB425™ 全彩增艷技術

透光率 10% 聽起來進光亮很少,但這其實是高防護的表現,真正影響透過鏡片看出去的色彩鮮艷度,是墨鏡鍍膜的功力,能透過增艷技術調整光譜—— Crystal 專利鏡面 RGB425™,多彩鏡面。

身為設計師的我,對色彩也是有一定的敏銳程度。實際走到戶外實測 Crystal 增艷太陽眼鏡:戴上後整體風景的鮮豔度都來得要高一點點,尤其是樹木的綠色和溪水的藍色。簡單來說,這副太陽眼鏡像是修圖時調整了對比度跟立體度,還提高了鮮豔度的濾鏡效果

戴著墨鏡走在陽光底下的花蓮沙卡噹步道,左右兩側大理石峽谷樹林,谷底是湛藍色的溪流水潭,來測試戶外鮮豔度根本剛好而已。


對我來說,墨鏡增艷的好處是無論高光或陰影底下,都能舒服享受的視野,不會因反差而需重新適應光線或有視野偏差。

有一點提醒大家,林蔭底下的樹根背光面,會因為高對比而顯得深黑看不見細節,若需要長時間行走於陰影底下,建議還是可以拿下墨鏡,避免被背光面的樹根絆倒。


戶外在走,墨鏡要有!

墨鏡是讓人一秒變師哥正咩的絕佳配件,尤其時容易狼狽的戶外,最適合一副夏啪的墨鏡以一擋百!
Crystal 太陽眼鏡的鍍膜顏色是我看過最科幻的,隨著角度不同,顏色會一直改變,從粉櫻 > 霓虹紅 > 鏡面藍 > 透一點膚色,像官網形象圖一樣變化無窮,能想到用太空星球來形容,真是天才般地貼切,令人充滿想像空間。


不囉唆,直接上推坑照~









2020年8月26日 星期三

【紀錄】三光溪上溯四稜溫泉(20200816)


 傳說中又冷又硬的三光溪

三光溪一直以來都以冷和硬出名,趁2020難得大旱,夏天去一趟三光溪上溯四稜溫泉,路線的終點是野溪泡湯,絕對是一個有練到體力與技術,又能夠享受的絕佳路線。

需注意的是,因三光溪屬主流,水量通常較急較大,加上狹長谷地地形,上切不易,需注意午後雷陣雨,若臨時來了一場大雨,要隨時觀察水位,並尋找能快速上攀臨時避水的地方。

屬風險與美景兼具,難度較高的溪流。


實際走起來,沒那麼冷,也沒那麼硬,但還是好遠啊~~

被學長的紀錄時間騙了😂


早有耳聞三光溪是出名的硬、傳說中的難,前些日子看到永暉學長的紀錄關鍵字:「三光溪 > 四稜溫泉,4個小時,水量少,整體難度較往年低。」

結果我們去走時間完全不一樣啊~~~
上下左右高繞過瀑後,快7小時了,還看不見溫泉的蹤影,天色越陰大家越緊張,溫泉好遠啊啊啊~~

幸好還是如期上溯抵達四稜溫泉,以溫泉做結尾的溯溪真的是太爽啦,因為水位不高,現在的溫度反而是最剛好的。
期待下次下溯三光溪,再去泡湯XDDD






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紀錄】臺灣百岳 - 合歡西稜下溪,上溯高山溪(202006)


高山溯溪的我們,根本就是——追光的孩子。


探勘&溯溪 

【探勘】合歡西稜 + 【溯溪】高山溪 這次走了一個特殊的路線,百岳探勘+溯溪三天O型。


 輕量化裝備 

背包總重7.6kg 

盡可能地輕量化將行李簡化,無論是始祖鳥的 Super Light Goretex 越野鞋、MSR Dynolock Z字登山杖,或是 Grivel 岩盔,一件保暖衣 Arcxtery 化纖外套,緊身褲和直接穿比基尼,都是為了輕還要更輕量的一時之選。 

只是出發前想了想,還是把整套的防寒衣都放進了包裡,高山的冰冷度還是不能小覷——這是我對生命和輕量之間的選擇和平衡。 


天氣溫度 

沒想像中冷,可能泡水的程度不高,加上天氣還算給力,早上滿滿的陽光,中午陰天,都是扎營4pm後才開始下雨。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運動傷害】攀岩抱石前,讓我進步的 7 個暖身練習動作

 

前一陣子我妹問我,攀岩受傷正常嗎?

受傷,非常正常。:)


運動傷害

運動總是會伴隨運動傷害,重點是:

  1. 有身體感知知道自己受傷了
  2. 知道自己怎麼受傷的
  3. 適當的休息,同時下次避免同樣的受傷
  4. 如果很久沒攀,覺得強度太高沒信心,需要循序漸進

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評測】MSR DynaLock™ Ascent Carbon Backcountry Poles Z字摺疊杖

MSR DynaLock™ Ascent:簡單,堅固,輕便  -  photo credit Johnson

適合的人:無論是入門或進階登山者,都能一次到位!

網友說:「登山杖就是我的魔法杖」
魔法杖有多種結構型式,這次實測的 MSR DynaLock™ Ascent(Z字摺疊杖),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可以在雪地使用的Z杖

為什麼它這麼特別?
  • 材質:
杖體使用碳纖維,包覆Kevlar防彈纖維,增強耐用性,達到雪地健行的使用等級,甚至是高山滑雪——強度高,不易斷
  • 重量:
Z字杖一體成型,沒有額外的重疊重量(例如伸縮杖),使用輕盈的碳纖維做杖體——小又輕
  • 體積:
摺疊後長度為36cm(三節式伸縮杖收納長度為63.8cm)——可攜帶性與機動性

總體來說,耐用性與重量之間的達到很好的平衡,還有鋁合金鎖片穩定不容易鬆脫,很多細節設計如延伸泡棉握把、能與雪鞋搭配的雪阻等,讓它擁有極高的泛用性。

適合想要一次到位的人!

既然要選一隻好用又用得久的登山杖,三季跟雪季都適用,好收好帶且輕,消光黑的質感又漂亮,不擔心會折或容易斷又花錢,完全可以直衝一次到位。(先擁有去爬山,再帶去雪地健行都不遲 XD)

簡單,堅固,輕便——魔法杖(登山杖)裡的一時之選!

    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海外攀登】泰國喀比 Krabi - 攀岩・二訪(2020.01.22-02.02)




    今年過年去泰國攀岩12天,除了攀岩受到了滿滿衝擊與收穫外,連去兩年Krabi和日本後,發覺海外攀登的模式,原來也漸漸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將心得與攻略記錄下來,除了推坑也方便回頭調資料。

    分上下兩篇:


    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評測】我在台灣與日本的高山上,身著Black Diamond Stormline 彈性雨衣登山和滑雪

    Black Diamond Stormline Stretch Rain Shell 2.5層硬殼雨衣

    超高CP值,性價比無法擋!

    開門見山的說,它最強的地方是——各項評比都可圈可點的情況下,居然只要四千多!
    看了官網後,我必須說,現在的優惠價 NT.3800 必須要下手啊啊啊啊!!

    其中三個特點讓它在雨衣界裡獨樹一格,其一是表布舒適有彈性,其二是輕量化,其三超多顏色可選擇,最後加上超經濟實惠的價格,CP值高到破表!

    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輕量化背包・上】輕量化是什麼?我該輕量化嗎?



    【輕量化背包】分上下兩篇介紹,列出目次以參閱:


    【輕量化背包・上】 - 輕量化是什麼?我該輕量化嗎?

    • 不是裝備貴,而是被貧窮限制了想像力。
    • 一定要裝備輕量化,再使用輕量化背包?
    • 我該如何選擇輕量化背包?
    • 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再來看包包特色
    • 攀登包(Alpine Pack)與超輕量包(Ultralight Pack)的特色差異
    • Alpine Packs vs. Mountaineering Packs 數值比較表
    • Alpine Pack是什麼?
    • Alpine Pack細部特點


    【輕量化背包・上】輕量化是什麼?我該輕量化嗎?


    輕量化是條不歸路,一旦體驗那美好滋味後,就無法回頭。

    先來自嘲一下:「不是裝備貴,而是被貧窮限制了想像力。」

    原本也像不了解的人一樣,看到輕量化的第一個念頭是:「有錢真好。」,但實行輕量化後,我反而有更深刻的感受。
    ——輕量化的真諦,並不是指高價裝備,很多時候則體現「攜帶物品的精煉」,是否真的「需要」帶上它。
    ——千萬別被「好貴」的觀念,限制了我們對「裝備使用」的想像力。


    實際體驗:

    當真正開始實行輕量化後,那是有如一個wake up call般的震撼彈,在腦中爆炸醒悟:

    《四天三夜:逆奇萊連下北壁出屏風山》
    全隊四人都採輕量化,兩男兩女每人基本背包重量(BPW)都低於7kg,背包重量(TPW)不到10kg——過危險地型時更加穩健,上下背包不再成為痛苦,行程中更有餘力紀錄拍照,享受登山的過程行進速度甚至快過上河圖近親身體驗後,輕量化的威力十足驚艷

    • 雪季實測:背包重量(TPW)約12.5kg。
    日本西穗高岳雪季攀登,含雪地帳篷冰斧冰爪、器械繩索、三天食物、行進水,約12.5kg。雪季內帳外,夜間溫度-5~-12度。
    • 秋季實測:背包重量(TPW)約9.6kg。
    逆奇萊連下北壁屏風山,含金字塔帳篷、醫藥包爐頭瓦斯天食物、行進水9.6kg。外帳內,夜間溫度8~12度。

    年初體會到雪季上山能在13kg以內的世界,會恨不得夏季上山都壓在10kg以下友們應該都知道,10kg以內、15kg以上,還有18-20kg以上,分別是三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爬同樣的山,我的包包比奇萊南南華、奇萊主北的友人們還小上一圈,這就是輕量化的力。

    一、心理上:

    並不是只有升級裝備一途,在輕量化的核心心態上,很多時候我們是捨棄「不需要的」,只精挑出「真正會用到且需要的」品項上,並把裝備一物多用、系統組合化
    (例如:帶睡袋不帶收納袋、只帶粉包與脫水食物且事先去包裝、拖鞋當坐墊、備用衣當枕頭…等)

    二、實務上:

    有時候輕量化背包,不比一般負重背包貴,甚至等價或是更便宜的也大有包在。
    換句話說,其實一次到位最划算,買錯裝備反而最貴。
    (可看 下篇:輕量化背包比較表,直接比價。)

    PS. 內心OS:當看到國內外很多輕量化沈迷者想出的辦法時,更多是難以置信的創意,想像力真的是超能力,太可怕了
    (e.g. 
    1. 山行者豪哥把背包腰帶給剪了,減輕20g。
    2. 國外大大把牙刷湯匙叉子手把都剪掉,只用一根木枝輪流插著用。
    3. 輕量化聖經作者教大家如何選植被擦屁股,連衛生紙都省了,環保又輕量。
    4. 半夜如果被冷醒,就起床開合下,每跳一下省了約100元的裝備錢。)

    三、輕量化時:

    首先拿出你的電子秤,把東西放上去後,你就知道要帶什麼/ 該買什麼了。(咦

    輕量化有幾個重要的階段 :
    1. 裝備秤重、檢視裝備清單   ──┐
    2. 風險評估、限制突發狀況         │ 循環回 1.
    3. 想要、需要的抉擇                     │
    4. 一物多用、組合化裝備             
    5. 提升戶外技能   ─────────┘
    (這段為Johnson大大補充)
    當開始走上輕量化後,稱得上是克克計較。


    我的輕量化經驗:

    關於打包物品的挑選,秉持著一個原則:「能帶輕的,就不帶重的;有多功的,就不帶單一的;只帶需要的,無用的完全不帶。」
    這原則看似廢話,但認真拿著照妖鏡去細看,會突然發現有超多東西都沒有必要帶上山,積沙成塔,最後累積省下的重量,扯到讓我大吃一驚。

    除了精簡所需物品外,身為一個怕冷的女生,強烈建議入手的排名如下:
    1. 睡墊:CP值最高,氣墊睡起來舒服,又能有效隔絕寒氣,保暖度驚人能撐很久都還不用升級睡袋。
    2. 露宿袋:相對金額較低,卻能有效提升溫度2-3度,防水又輕量。
    3. 羽絨外套:雪季前,只帶一件足夠保暖的羽絨外套即可,基本上不需要帶其他保暖層。

    更多詳細可參考:
    山行者豪哥的輕量化分享,十年前的先驅者,歷久不衰:http://haolite.blogspot.com/2014/07/20140620-21xul.html
    朋友輕量化表單:輕量化 計算表.xlsx

    兩本書推薦:
    1. 超輕量登山野營技巧:10天食物加上裝備不到12公斤!153個舒適、安全又便宜的小訣竅
    2. 戶外裝備輕量化完全實戰BOOK:健行、登山、露營、旅行非懂不可!



    一定要裝備輕量化,再使用輕量化背包?

    輕量化背包的負重系統相對輕薄,舒適重量也會比較低,建議總重不超過13-16kg,再使用輕量化包。
    (我個人覺得夏季10kg以下,冬季15kg以下,一般人都可以達標的。)

    但也有專用於多天數(Multi-Day)的超輕量背包,親眼看過它的能屈能伸(升數可調整:40-60L,負重範圍:15-22kg),專精設計後的負重系統出乎意料的優秀,體驗負重約10kg,背在身上輕若無物,就算再重一些也無妨的感覺。
    攀登包Alpine Pack負重系統則更簡約,同為10kg背起來體感反而頗重,實測差異很有感。)



    我該如何選擇輕量化背?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輕量化型態的背包,分別是 攀登包Alpine Packs 超輕量背包Ultralight Pack,各有不同的特色,在了解差異之前,我們先回頭檢視自己的需求。

    兩個需求指標:

    1. 輕量化 or 練負重
    2. 有計畫:雪季登山健行 or 雪季技術攀登

    我個人的大背需求:

    1. 想輕量化(輕量背包Ultralight Pack/攀登包Alpine Pack皆可)
    2. 有雪季技術攀登計畫(攀登包最佳 Alpine Pack only)

    關於雪季攀登:
    輕量化背包和傳統負重背包,皆可做雪季登山健行使用,但若用於雪季「技術」攀登,則建議使用Alpine Pack。

    提個外話,關於探勘:
    如元植大大所說:「Ultralight Pack跟Alpine Pack都有使用極輕薄材質,基本上探勘時遇到黃藤兩下就破了XD。」,建議大家還是背個耐操不心疼的包比較好。


    明白了需求,接著看包包特色:

    輕量背包Ultralight Pack和攀登包Alpine Pack之間該如何選擇?分別的特色又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