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 LNT・上 】絕對不能山上生火是謬論,人人都該學的求生技能——野外生火


【 LNT 】臉書討論
在實行無痕山林的過程中,條列裡頭有幾點一直都頗具爭議,「生火」便是其一。
從我開始接觸戶外以來,便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與各種看法。

最初,我聽到一個說法,「絕對不能在野外生火」。
矇矇懂懂中,我將疑問放在心中,繼續觀察這個世界。

又一次,在清水大山凌晨摸黑上山時,看到步道旁,有一群不知名的人們生火團聚著,當時我和夥伴小聲地討論著,如此明顯的生火,究竟是發生何事,但當下並沒有結論。
後來下山聽到消息才知道,原來是有人墜落了,搜救隊找到傷者後,由於天色漸晚,便生火替傷患、眾人保暖,在步道上稍作休息,維持體力,隔天再戰。

所以並不是「絕對」不能生火?
我的疑問轉變了。

也和人們討論求教,看過堅持不能生火的,也看過現場直接生火的,心中的疑問卻一直尚未有個定論。
去完北極後,我的疑問卻有了180度的大轉變——是不是每個在戶外走的人,「都應該學會生火」才對?

在北極拉雪橇時,現場的戶外老師教導我們各種在極地生存的技巧,其中一項便是生火。
不但要學會用鎂棒打火生火外,還要學習如何收集枯枝木材,辨認、採集易燃的樹皮做火種,還有自己用小刀製作火媒棒......種種。
甚至,這是全數課程裡面,唯一要考試的項目——「10分鐘內成功生起火」,才能過關。

瑞典老師說,在野外所有東西都能搞丟,只有兩樣東西永遠不能離身——「鎂棒」和「小刀」。
「你們應該把它做成項鍊,天天掛在脖子上。」老師邊說,邊撈起掛在脖子上的小刀鎂棒組給大家看。

那時邊學習生火,我和 @jennifer 也不禁討論了起來,生火在極地裡是如此的重要、這麼的平常,是不是在瑞典的國家公園裡,莫非也沒有「禁止生火」這般規定?
當時我們的討論也沒有結論,不過我們都學會了從無到有的生火技能。

這次野溪溫泉,我利用大家搜集起來的枯枝落葉,生起一個溫暖的火來,烘烤著大家濕透的衣服,溫熱著我們的烤雞。

「我其實沒生過幾次火,但卻生了一手好火。」我半開玩笑地說著,這是我北極回來後,第一次在台灣嘗試從無到有的生火,出乎意料地,近一年前從北極帶回來的技巧,換個半球後依然如此成功。

看著火星紛飛,火光焰焰,我腦中卻想著,當在野外適逢絕境時,「生火」這項技能,是絕對必備的生存技能之一,生存機率會超乎想像地大幅度增加。

——是不是「每個人都該學會生火」......才是?

這個疑問卻開始停在我心中越來越久,越來越久。
我依然繼續反覆咀嚼著。


----------
在吃雞排之前,要先知道吃雞排要面臨的後果。
在生營火之前,也要知道生營火該對環境負什麼責任。
套句大家討論的話,「如何生火不難,要怎麼生火才能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這是更要學習的」。
了解營火的使用及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後,再生一個對環境負責的營火,才是好營火。
----------
(BTW. 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再打篇「生火滅火技巧懶人包」吧。)

懶人包出來了!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攻略】給初次全馬42K的人,懶人包攻略!!


【給初次全馬42K的人,懶人包攻略】
對跑步的人來說,初馬絕對很重要,該如何跑出一個初馬好成績,其中有很多配速和補給,需注意的細節。
**以下是專門給新手的撇步,老手已對自己的身體有所瞭解,歡迎補充討論自身經驗**

這是我跑初馬時獲得的真傳,跌跌撞撞各種經歷後,才明白這懶人包的精髓,在我未來的長距離賽事時也很有幫助,給大家參考:

[ 配速 ]
1. 1~21K,對半折返之前,都要依然覺得「很輕鬆、精力充沛」,這樣的配速,才是適合的
2. 21K~40K,穩定一樣的配速不掉速,你就贏了
3. 30K,通常30K會遇到一個撞牆期,撐下去,再慢都絕對不能用走的(以不受傷為前提),只要不用走的,要再「跑起來」就不太難
4. 40~42K,最後一兩K可以試著衝刺,但依照我的經驗,我只有最後100-200m能夠衝刺,而且能不掉速我就好偷笑了,以防不小心功虧一簣爆掉,我覺得還是不要亂衝刺比較好XDDD

ps. 關於終點衝刺,我覺得可以養成日常(?)最後100-200m衝刺的習慣。
平常練跑(非練間歇時)我也是在最後200m會有衝刺動作,這習慣的好處是,每次比賽就算幾乎100%已燃燒殆盡,但在進終點前還是衝得起來,因為已經習慣在最累的那一刻仍能衝起來,#有遇到就知道#最後的100m就是關鍵,別小看它。

[ 補給 ]
1. 每個補給站「都・要・停・」,停下來吃喝一點東西,不用太多,只喝一口水也好,只吃一口餅也罷
2. 每一站不能停超過2-3分鐘
3. 不能等餓了再吃,渴了再喝,那會來不及,所以再少一定還是要吃喝一點(新手通常第一次跑長距離會沒胃口,但一定要逼自己吃喝東西,不然很容易沒力氣)
4. 30K撞牆期時,會特別沒力氣,此時我會喝較多提神飲料、能量膠,快速補充體力跟能量,澱粉則能有一些飽食感(新手可能反而吃了會想吐XD,老手則是越跑越餓)
5. 用水果沾鹽巴來吃,鹽巴能快速解抽筋,Bcaa也能解抽筋

ps. 我後來發現此補給原則,適用所有長時間、長距離賽事,甚至較長時間的野跑、爬山都適用。
以上,歡迎參考,也請多多指教了!

---------
BTW,櫻花馬都結束了,才想到寫這篇XDDD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海外滑雪】日本妙高 - 背包客滑雪,比跟團還方便!


要說這次的滑雪,只有這個標題。
我們這次滑雪沒有報名任何滑雪團,而是因緣際會之下,直接和一位滑雪教練搭上線,決定直接去日本雪場找他請教滑雪,沒想到卻因此認識了一位不可思議的故事之人—— 劉彥豪

我沒想過同為土身土長亞熱帶氣候下長大的台灣人,也能夠如此瘋狂地追逐著「雪」,甚至南北半球日本澳洲兩邊跑,讓自己能夠「一年『四季』」都在滑雪中度過,滑過三十幾個日本雪場,最後踏上了滑雪教練的人生目標邁進—— White Walker-白色行者

--------
【2018妙高滑雪 - Snowboard初體驗】
人生第一次進入北國雪比人高的世界,嘗試雪板滑雪,並將三天學習過程記錄下來。



[ 直接對教練方便 ]
要說直接和教練對的好處是,很多東西可以直接談:
當地交通、住宿推薦?雪場雪況、滑雪裝備租借?我們個人甚至連護具都直接跟教練借XD,感謝啦~
很適合時下流行的自由背包客,課程安排也很彈性,最重要的是可以小班教學,可以協助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
和教練年齡相仿覺得不可思議之外,這三天的學習中我們聊了很多,到最後我只覺得多了一位朋友,真的是一個很愛滑雪的朋友。



[ 日本雪場優劣分析 ]
言談中甚至提到澳洲大陸型氣候硬雪多;日本則雪況不一,三十幾個雪場滑下來,苗場、輕井澤等有名的雪場,觀光客多雪況沒那麼好反而不推,排一個纜車要半小時起跳;北海道鬆雪確實綿密但價錢貴,可以各自考量;這次去的妙高高原雖然交通偏遠,但天天下雪,是個適合新手高手也愛鬆雪的好地方。
每個雪場信手捻來都可以分析給我聽,有興趣了解的朋友,我覺得可以直接私訊問他會更快~~XDD

[ 學滑雪成就感真高! ]
小豪 的教學方式更偏向貼身肉盾教學,很多時候是手把手的教導,因為守護距離較近,讓初學者有更多的安心感能夠做嘗試,當我們稍微能自己移動時,再一點一點的拉開距離觀察、解說,還有不斷的示範。
小豪 會Ski,主攻Snowboard ,我問他教導的學生中,最喜歡哪類人,他說最喜歡的是教小孩,可能算是對小孩很有方法的人,喜歡跟小人們玩在一起一邊教學,加上小孩肢體比較協調,重心低不怕摔,又學得快。
看到旁邊的小孩三兩下就滑過我身邊,背影漸漸遠去⋯⋯=口=,真心認同小孩們的可塑性真的很高。
當我們第三天開始練習S turn,稍微可以滑行時,我終於欣慰了些,覺得這幾天摔得七葷八素的腦袋,總算沒有白費。
意外的是肌肉特別痠痛的地方,是以前都鮮少遇到的部位——大腿內側,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每條肌肉都應該均衡發展才是,而沒想到是Snowboarding居然會是能頻繁使用大腿內側肌群的運動,這讓我怎麼會輕易放手不繼續滑雪呢?
最愛的果然還是在大自然裡鍛鍊肌肉這件事啊 XDDD。(我討厭關在健身房裡運動啊~)




[ 滑雪真的好玩,認真推薦 ]
速度,加上風,還有美景,坐纜車的新奇體驗,只有下坡沒有上坡,真的是很舒服的運動,讓我們第一天就感慨,「難怪大家出國都要去滑雪,沒人要去爬山!」
實在是太好玩了~~~大推啊!
要不是台灣沒有這環境,我一定每年冬天都在滑雪!!
(不過雪票也還是很貴就是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