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懶人包】高山症是什麼?我該怎麼預防和處置?


一次瞥見南美背包客討論串中在請教「高山症」時,看到許多不甚完整的建議,才想到許多旅遊勝地也在三四千公尺以上的高原、高山上,便決定和大家分享這四年來我身體力行、和朋友請教討論過的高山症經驗。
以下為個人淺見,若有誤也歡迎提出一起討論分享。:)

-----

【高山症・懶人包】
海拔2500m以上,就有機會有高山症。
上高海拔後只要不舒服,就先當高山症密切觀察。

【誰會有高山症?】
不一定,因每人的體質與身體狀況而定。
驗證方法:海拔2500m以上住一晚,睡得好不好一晚就知道。

【為什麼會有高山症?】
除了體質外,通常前一兩天:「沒睡飽、暈車」
當天狀況:「爬升過快、體力不支、失溫、頭吹到風」...等,
都有可能產生輕重不一的高山症。

【如何避免高山症?】
上述狀況不要做。

<事前 - 安排>
1. 避免劇烈爬升行程:
「循序漸進」 - 每日上升小於800m
「高度適應」 - 花一兩天的時間停留做
為最有效的預防,前一兩週常爬高山,也能做為長期的高度適應。
2. 吃藥:
出發前幾天可服用丹木斯、Adalat等藥物,但切記是「預防」用,不能完全作為「治療」用。
(※服用藥物前,應至醫院或診所經醫師評估診斷後,開立這類處方藥物※)

<當天 - 觀察>
中午前留意隊友狀態。
輕中度症狀:「頭痛、噁心想吐、食慾不振、虛弱無力」,應避免往更高的海拔前進,並於附近紮營停留一晚。
中重度症狀:「嚴重頭痛、二次以上的嘔吐」,且症狀無法緩解,表示症狀明顯惡化,必須立即下撤。

【高山症開始惡化了怎麼辦?】
1. 降高度、降高度、降高度!!
2. 給予氧氣瓶(或合併加壓艙)
若無法給予加壓氧氣,唯一治療「高山症」的方法只有「降高度!」,必須下降下降再下降,非常重要。

【我知道我有高山症】
(這題留給體質上有高山症也想上山的朋友,因沒有任何科學證明,只有朋友們的親身體驗,僅供參考。)
「體力培養」 - 能減緩高山症。
無法100%的解決,但能讓上山的過程適應越來越好。

-----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攻略】瑞士策馬特 Zermatt(資訊、交通、景點:五湖路線)(20180703-17)


(於2019/07/26更新資訊)



開頭先來個「瑞士旅行 - 懶人包」。

瑞士旅遊 - 懶人包

電壓:220V、50Hz,插座為兩孔圓腳。
小費:瑞士各飯店和酒店的賬單內一般都包含了小費,所以旅客無需另外給予小費,但是在服務員給予幫助之後,旅客若是出於感激,給大概CHF1-3的小費,也是可以的。
購物:在瑞士購物,是需要繳納消費稅,稅率為7.6%,包括在商品價格里,購買超過400瑞士法郎的商品就可以申請退稅,持填寫好的退稅單,可到機場退稅櫃檯辦理,可直接退還現金,或是退稅金額轉至遊客銀行卡內。
遊業時間:銀行營業時間:8:30-16:00。大型商店的營業時間為8:00-18:30,週四或週五會營業到21點,逢假日的前一天會於16:00提前結束營業。郵局營業時間:8:00-12:00,14:00-18:00,週六為8:00-11:00。
交通:瑞士優惠票(Swiss Pass),鐵路、輪船、大部分山區公共汽車、35個城市的有軌電車和公共從汽車中,不限次數地使用,購買索道車票和山區火車票時,享受25 %地優惠。八天340瑞郎,四天240瑞郎。
戶外地圖App:瑞士自助旅行不求人~好用app、網站分享


----------
身為外國人都可以申請 Swiss Pass,多日行程交通上有很大的優惠,但遊戲規則也開始變得複雜。
----------

交通:

我們這次交通需求跟大家比較不一樣,霞慕尼 Chamonix(8天) > 策馬特 Zermatt(4天) > 蘇黎世 Zürich(出) ,從西南到東北橫跨了整個瑞士,但只停瑞士兩個點,蘇黎世更是只是為了去搭飛機。

在買火車券時一度陷入了大難題,直到我找到了1 Day Pass這個方案!!

我設的:google map 景點清單 

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特輯】2018 Arc'teryx Alpine Academy 始祖鳥登山學院(20180703-08)

始祖鳥AAA登山學院,簡介特輯

這是我和這次 2018 始祖鳥AAA登山學院贊助選手的討論紀錄,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而彙整,並非本人實際經歷,僅供參考。
(簡單講就是和Johnson的聊天內容啦XDD)

我和始祖鳥沒有任何合作關係,單純覺得台灣小島國民能夠去國外看看更多的世界,還有很多像始祖鳥一樣的戶外課程很值得參加,便決定整理身邊的第一手資料給大家參考。

幫大家問了六個問題:

  1. 去做什麼?
  2. 對象是誰?(需要什麼能力、資格?)
  3. 什麼時候?地點?
  4. 價格費用?
  5. 實際上課的收穫?
  6. 沒報名上課,也能參加的活動?

【海外攀登】法國霞慕尼 Chamonix・下 - Alpine紀錄:南針鋒經典路線(20180703-17)


D3 南針鋒經典路線 Arete des Cosmiques,AD(5.9)- Top 50

路線難度對照表:


路線難度對照表
南針鋒經典路線 Arete des Cosmiques,AD(USA 5.9)



  • 以下紀錄參考:2位Apline新手,一個繩隊,3517-3842m,GPS

    南針鋒經典路線 Arete des Cosmiques,AD(USA 5.9)

    0700 起床
    1000 出發
    1745 南針鋒登頂
    1810 南針鋒登山口出發
    1825 回到帳篷
    2230 就寢

    Guide book參考時間3-4hr,我們爬了7.5hr⋯⋯落差太大,真不好意思貼給大家看⋯⋯

    第一次爬超長距離冰雪岩混合攀登,滿腦子都是全新的震撼跟體驗,也還不太會辨別該做紀錄的點,爬一次回來後,才意識到什麼紀錄都沒做,照片倒是拍了不少……

    南針峰經典路線,Chamonix Guidebook的封面就是這角度取景的~



    我們還是有檢討歸納,為何時間落差如此之大,有幾點原因:

    1. 該選擇重靴,還是冰爪?

    非常典型的冰雪岩混合,有時候會翻一大段石頭,岩壁的盡頭,又是10幾公尺的冰雪坡,橫渡走到雪線上又開始攀爬石頭。

    剛開始我們都穿著冰爪爬石頭,Johnson覺得尚且習慣,但我卻極度沒有安全感,速度也變得很慢。

    走到一半時,後面外國人超過我們時,建議脫掉冰爪,就像他們一樣。
    聽到可以脫冰爪,我馬上脫下,安全感大增!

    後來仔細觀察,路上山友穿冰爪跟沒穿冰爪的都有,過難關或有些落差較大的地方,也有看到冰爪的腳點洞,Johnson先鋒更傾向穿冰爪上。

    但也有很多人沒穿冰爪踩小腳點過難關,或是直接重靴走一小段雪路,我選擇不穿冰爪在後面 Second。

    最後學到的真諦是——快速判斷後,穿脫冰爪的速度。

    冰爪要穿要脫皆可,見仁見智,覺得這路段穿更穩,便找個安穩的地方馬上穿上,想穿就穿,想脫就脫,後來練最多的應該就是穿脫冰爪的速度吧。😂😂

    但還是不比旁邊的外國人快,馬上決定是否要穿,火速穿完,難關也Solo上去的好快。

          2. 雪線變低,其實不需要上到Top anchor。


    Guidebook 裡頭會註明總共有幾個地方有 Top anchor 要垂降,我們上到第一個垂降點時,一看到 Boat 就不疑有他的爬到上頭,先做自我確保,卻找不到垂降後的路跡。
    還在東張西望時,發現後面的人根本沒上來,直接橫渡大石頭就過了。

    我們觀察了一會兒才醒悟,這應該是雪線比較高時,才需要的垂降點,現在夏季石頭皆裸露,直接橫渡即可。

    已經走得比較慢,又花了些時間上去下來,來來回回,時間默默地流逝中……

    大片石頭之下,初來乍到,真的會花點時間找方向......
    每次抬頭都是絕美的風景,之後瞬間覺得「挫勒蛋」,暴露感好大啊~~~

        3. 路跡不似雪地或土路般好辨認,大片石頭岩壁之下,觀察路線的時間被拉長。

      這跟上題也有關聯,只要是雪地或土路,人們走過一定會留下足跡,但石頭不是,過去就過去了,除非有人工的 Boat 或繩子、被遺留的岩械,不然在初來乍到的情況下,不可能第一時間馬上意識到「往這是路線」。
      我們花了一定的時間在觀察路線上。

      當然也花了不少的時間,走過去又走回來。😂😂

         4. 暴露感極大,重重確保後,小心翼翼的過,跟 solo 比起來速度差很多。

        跟過往在台灣的經驗比起來,差別最大的應該就是多繩距跟暴露感。

        一條路線的時間動則2-5小時,甚至是半天到一天……除此之外,它的暴露感超級無敵大,畢竟是往頂峰攀登的路線上。

        簡單說就是,在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往上攀爬300m,兩側都是懸岩斷稜,往岩壁外探頭甚至能看到 Chamonix 小鎮……在這麼高的地方進行攀登……直到3842m的南針峰頂峰上。

        幸好終點是纜車站的瞭望台,雖然直通鐵台前,最後3m長的垂直鐵梯把我嚇壞了,但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終點好好休息,放鬆整趟微緊繃的心靈,真是太好了。

        最終上來時間太晚,可惜沒趕上餐廳關門,沒能慶功喝一杯又是後話了。
        (提醒大家上來記得帶錢!)

        南針峰觀景台前,最後一道鐵梯,覺得可怕至極!
        上來後先掛自我確保XD
        登頂!


        D4 南針鋒山屋 Arete a Laurence,PD(5.7) - Alpine初階路線

         

        • 以下紀錄參考:2位老手,一個繩隊,3517-3547m,GPS


        南針鋒山屋 Arete a Laurence,PD(5.7),Alpine初階路線

        0620 起床
        0925 出發
        0945 開始攀登
        1110 抵達山屋,午餐35min
        1200 出發
        1210 回到帳篷,整裝拆帳換大背
        1320 營地出發回夏慕尼
        1450 南針鋒登山口
        1545 搭上纜車
        1725 領到行李
        2230 就寢

        非常簡單,如果 Guidebook 所寫,是初階 Alpine 路線,適合第一次嘗試體驗Alpine。

        結果我們卻是在準備下山拔營的這天,捨不得離開,硬是排了最短最簡單的路線進來。
        輕鬆,舒服,自在。

        可能是接受過前幾日的洗禮,今天終於如書上 1-2 小時的攀爬時間相符😆。
        終點一樣是山屋上人工的展望台,偏偏今天如此悠閒,卻忘記帶錢……OTZ。




        下山屋,回營地拔營。

        中午回營拆帳,再崩潰的背重裝一路陡上回南針峰纜車站,想當初下來不到0.5hr,重裝回去硬是走了1.5hr。

        沒想到非假日依然如此熱門,連下山都要拿號碼牌排隊,原本以為可以馬上下山吃漢堡喝啤酒,內心百般無奈地跟著人流排隊走到纜車口……

        赫然發現,和旁邊路人拿的數字不一樣!
        工作人員有給我們登山客數字較近的號碼排!
        幾乎算是走到纜車口就可以直接上纜車了!😳

        謝天謝地!我真的好~~愛~~~ Chamonix!!😘😍
        對戶外人這麼友善的小鎮,真的非 Chamonix 莫屬!

        下山準備隔天出發 策馬特 Zermatt 的行李,結束讓人流連忘返的 Chamonix 攀登之旅。

        下次一定還要再來~


        一路上坡回南針峰纜車站
        沿路風景依然美的犯規
        南針峰前最後的陡上
        回到翻鐵欄杆出入口
        我倆臉都曬傷了
        嘴唇也超腫的QQ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海外攀登】法國霞慕尼 Chamonix・中 - Alpine紀錄:白朗峰三山路線(20180703-17)


        這次在阿爾卑斯山區待了四天三夜:

        D1 上山紮營
        D2 白朗峰三山路線 Trois Monts Route,PD+(USA 5.8)- Top 50
        D3 南針鋒經典路線 Arete des Cosmiques,AD(USA 5.9)- Top 50
        D4 南針鋒山屋 Arete a Laurence,PD(USA 5.7) - Alpine初階路線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海外攀登】法國霞慕尼 Chamonix・上 - 裝備、Alpine是什麼?(20180703-17)



        在 Chamonix 爬山不用另外申請,只有看個人要不要申請直升機保險。


        必備:Chamonix Guide Book
        保險:可於當地買直升機險
        山屋:必須事前電話預約,網頁:https://www.chamoniarde.com/en/mountain-topics/refuges#
        天氣:Chamonix App iOS Android,只有法文版,但天氣圖示很準又好懂,夏季山上平均溫度6到-4度。

        裝備、打包:


        Chamonix Guide Book

        家 王渣渣 Charlie 

        雪地過夜裝備:

        1. MSR Access2 雪地帳
        2. Exped Downmat Lite 5 睡墊
        3. 黑冰 睡袋
        4. Komperdell 登山杖(當營釘超穩)
        5. 露宿袋
        6. 急救毯
        7. 頭燈 

        雪地技術裝備(我的):

        1. Grivel 技術冰爪
        2. Grivel 登山冰斧(先鋒需備兩隻冰斧 - 其一技術冰斧,小隊員一隻冰斧即可)
        3. Grivel 岩盔
        4. Zemberlan 重靴
        5. Haglof 40L 技術攀登包(全防水、專為技術攀登設計) 
        6. Black Diamond 吊帶

        保暖裝備,由內到外,上到下:

        1. 頭 - 毛帽、頭巾*2、墨鏡(必備)
        2. 身 - 羊毛排汗、行動化纖、雨衣、保暖化纖、保暖羽絨
        3. 手 - 內層刷毛手套、皮革刷毛手套(防水)
        4. 腿 - Powerstrech、軟殼、雨褲
        5. 腳 - 羊毛襪*1、羊毛雪襪*1(睡覺保暖用)、綁腿

        技術公裝:

        1. 冰螺栓
        2. Jumar
        3. 雪樁
        4. 阻雪板
        5. 雪鏟
        6. Nut & Friend
        7. 50m以上攀登繩(防水繩佳)
        8. 刀子
        9. 冰洞勾
        10. 衛星電話

        食物:

        1. 一組鍋具
        2. MSR Reactor 效率系統爐、SOTO爐頭
        3. 泡麵、沖泡包、乾燥飯、零食、備用糧

        其他:
        1. 大背
        2. 防曬乳、唇膏
        3. 墨鏡
        4. 錢、上下山的纜車票卡
        5. 指南針、地圖
        6. 單眼
        7. 手機、行動電源


        我們背負著大背,運送以上所有裝備。 






        【攻略】法國霞慕尼 Chamonix - 纜車懶人包(觀光、戶外)(20180703-17)

        【纜車】卜雷旺 Planpraz - Brévent:高山湖泊,步道風景絕美

        -----
        【前情提要】
        剛到Chamonix的頭三天,我趁Johnson去上始祖鳥AAA登山學院課程時,把Mont Blanc的纜車幾乎都搭了一遍。
        後四天兩人會合,一齊到南針峰前的Col du Midi雪原紮營,準備攀登白朗峰與南針鋒、山屋 Alpine 等技術路線。

        以下行程介紹分為:
        1. 行程懶人包(觀光、戶外)   
        2. 攀登紀錄(Alpine 阿式攀登)
        希望藉由如我這般,戶外小朋友的觀察與分享,讓更多朋友一起窺探,戶外運動起源地的各種驚豔與讚嘆。

        -----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攻略】法國霞慕尼 Chamonix - 必備攻略(資訊、交通、住宿)(20180703-17)

        南針鋒經典路線 Arete des Cosmiques,AD(5.9)- Top 50
        (於2019/07/26更新資訊)


        Chamonix 官方網站

        裡頭資訊應有盡有——食衣住行最完整的統整,最佳營地排名也有,各種戶外活動建議,甚至連山徑的所需時間、半天一天等難度標準都有,非常完整且厲害,更別說天氣、纜車等基本資訊,可以好好利用。

        Chamonix App iOS Android

        相對精簡,只有法文版,不過我每天都會打開查看Chamonix的山區氣象,三天內都很準確。

        其他相關網站:

        Chamonix官網  戶外:各種資訊、天氣、線上攝影機
        白朗峰自然度假村   一般:熱門景點、纜車售票、氣候
        各纜車開放時間 - 南針鋒7/7開幕、勃朗峰(白朗峰)7/7開幕、梅傑夫6/30開放(夏季前都會進行整修,才開放)
        Chamonix官網  戶外:各種資訊、天氣、線上攝影機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攻略】法國霞慕尼 Chamonix vs. 瑞士策馬特 Zermatt:行程攻略(20180703-17)

        左:Chamonix 南針峰、右:Zermatt 馬特洪峰


        我未來肯定還會再去霞慕尼,而且不只一次,真的太愛這個地方了,先把攻略筆記寫下來再說 XD。


        【行程攻略】


        這次的行程是:日內瓦 Geneva(進) > 霞慕尼 Chamonix(8天) > 策馬特 Zermatt(4天) > 蘇黎世 Zürich(出) 

        分四個部分:
        I. 預算大公開
        II. 基本配備
        III. 霞慕尼 Chamonix - 必備攻略、行程懶人包、攀登紀錄
        IV. 策馬特 Zermatt


        I. 預算大公開(14天) - 
        機票:NT 45,420 / 人(聽朋友說半年前買兩萬多而已)
        住宿:NT 15,400(營地一人約€10 / NT 350,住宿兩人約€115 / NT 4000)
        交通:NT 23,280(火車NT 5,000 / 人,巴士NT 1,080,纜車、高山小火車 6,100 / 人)
        吃喝:NT 10,000 / 人(不含飛機天共12天,平均一日 €23,另外給大家參考,之前查到歐洲觀光普遍一日餐費 €65)
        買禮:NT 4,000 / 人
        總共:NT 56,000 / 人)


        II. 基本配備 - 
        網卡:查到兩個選擇,其中有網友分享 Wi-Go 在少女峰上收得到,就直接選擇Wi-Go,這次上山南針峰山屋附近、策馬特的五湖最高湖Stellisee  也都有訊號、可以打卡。
        Wi-Go  網頁   歐洲38國家15日小資方案上網卡,會員特惠價:$1,299
        SIMPLE 上網寶   歐洲36國上網卡15天吃到飽,NT$1,280

        寄行李:Chamonix 火車站前的咖啡店 Absolut cofee,一件€5 / 天,營業時間7:30-19:00。



        【戶外人的天堂 - 霞慕尼 Chamonix v.s. 闔家歡樂 - 策馬特 Zermatt】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身為兩個戶外人必去的 Outdoor 小鎮,實際前往體驗之後,深刻地感受到之間的迥異之處。
        再細部介紹攻略之前,先概略性地特色介紹。

        我會把兩者放在完全不一樣的定位。
        甚至一眼就能看出差別——Chamonix 是「穿緊身褲逛街」,Zermatt 是「穿牛仔褲健行」。

        Chamonix - 屬戶外
        Zermatt - 屬觀光


        霞慕尼 Chamonix:是戶外者的天堂,從海拔1000-4810公尺都有事情做。

        登山車、越野跑、攀岩;下雨還有抱石館;冰川可以攀冰瀑;雪訓也可以搭纜車,30分鐘內,從平地到無邊無際的雪坡地;紮營或舒服的住山屋,再連著天去 Alpine 阿式攀登。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完全不怕你玩的——【完美戶外殿堂】。

        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所有戶外活動都是玩家級,是認真把活動做到極致,路上散步的行人穿 Legging緊身褲,背水袋背包或穿重靴逛街,都是常態。

        在這裡,彷彿「戶外人才是一般人」

        Chamonix 聚集了來自全世界各種專長的戶外人,不問彼此工作薪水,而是都問明天你要去哪?What’s the next?
        雖然大家長的不一樣,彼此的氣味卻相同,語言不一樣,但Body language完全沒有落差。

        大家都知道只要是戶外人、運動人,就都很nice(?),那這裡就是全鎮的人、旅人全部每一個人都很親切、很nice。
        (不浮誇,我在山上遇到一位挪威人跟她聊天,也是獲得她認證,在歐洲,Chamonix 的服務生可以稱得上非常nice。)

        身為戶外人,有機會一定要來體驗 Chamonix,這裡山美、人也美,絕對要來看看,你一定會愛上這個地方,百分之百,一定!

        蒙特維 - 冰海列車 Montenvers - Mer de Glace 1913m :冰洞展覽

        卜雷旺 Planpraz - Brévent:高山湖泊,步道風景絕美

        卜雷旺 Planpraz - Brévent:高山湖泊,步道風景絕美

        南針峰 Aiguille du Midi 3842m:走進虛空,看雪山必推


        策馬特 Zermatt :適合闔家親子體驗戶外,觀光勝地,遊客多,物價貴。

        風景優美,難度不高,五湖可以玩水,官方步道都幫你設計好一路舒服的緩下。
        當然要進行難度高的攀登,一定還是都有,只是總體而言,這裡的經營模式更偏向 for 觀光客。

        舉些比較的例子:

        1. 登山車 - Chamonix 的登山車越野山徑一定要騎 MTB,難度較高,連最簡單都是玩家級別(我牽了1/3,不夠玩家😂);Zermatt 的山徑較親切,反而較多人騎登山車,山徑大條多舒服緩下,基本上 XC就可以騎了(但還是MTB可以玩的比較盡興)。
        2. 服裝 - Chamonix 是穿緊身褲逛街;Zermatt 是穿牛仔褲健行。
        3. 觀念 - Chamonix 普遍戶外觀念水準高,人親切見到都說Bonju,步道乾淨;Zermatt 觀光客多,爬山不會對彼此打招呼,之後我居然屢屢在步道上,看到大便衛生紙!! 

        「大便衛生紙」這件事對我來說很嚴重,打擊很大,突然才醒悟,戶外觀念落差是不分國界的。
        只有一再去的「戶外人」,才會在意、愛護、珍惜環境,就算有團客,步道也很乾淨;反而來一次的「觀光客」才是造成環境破壞的主因……從觀察兩地的人員組成就能應證。

        再想到台灣有些地方滿坑滿谷的衛生紙……
        或許在台灣,建構戶外觀念,是比爬山還要重要的課題。

        五湖路線 5-Seenweg

        Stellisee 最推薦最漂亮的湖 

        Moosjisee 有小房子小水霸相伴


        總之,諸如以上種種,我認為:
        Chamonix - 屬戶外
        Zermatt - 屬觀光

        不過兩地的地景地貌都各有特色,獨特又有魅力,喜歡登山 / 攀岩 / 登山車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



        延伸閱讀(20180703-17):

        霞慕尼 Chamonix /

        霞慕尼 Chamonix Alpine /

        特典 /

        策馬特 Zermatt /

        Photo credit Johnson Chang & Yin Ning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攻略】部落格比較表:Pixnet、Blogger、Medium、Facebook網誌、Weebly、Wordpress


        既然身為一個有點使用經驗的部落客(?),受夠了舊站的介面 / 廣告 / 使用經驗,開始比較各家,又再換來換去、煩惱來惱怒去的血淚史。

        我個人使用 Pixnet 三年後,終於還是受夠它的介面,壓到我最後一根稻草的是,發現Pixnet UX Lab本身的介面非常好看,結果在後台主題選擇器裡頭,完全找不到類似的版型,整個怒火攻心,決定怒換站!



        以下簡短介紹,我Blog的選擇經驗,還有各家平台研究後的心得。

        最後選擇架站平台,同樣經歷千辛萬苦的調整和轉站,給大家看最終的成果:
        尋路森寧  /  Blog(文章)   https://seekforest.blogspot.com/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評論】從《台中消防局微電影》看台灣「登山客污名形象」的縮影


        鬼片風,目的是宣導登山安全,影片出來也已經是好一陣子的事,想必很多人都有看過。
        熱潮已過的現在會再拿出來討論,是因為我壓根沒想到會在最愛的 Marvel 版,看到對登山議題如此熱絡的討論,或是說——我終於有機會突破同溫層,看到一般民眾的想法。
        (討論連結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526600877.A.EFA.html

        影片本身評價很兩極,從推文就看得出來,大部分民眾感受良好,覺得作為公家機關出品,劇情手法都很新鮮,登山的群眾則普遍給予負評,居然用鬼怪傳說的方式,來教導或宣揚山林?!

        簡單的說原因,我認為最大的差異是——主角角色設定的認知落

        在一般民眾的眼裡:這就是『登山客』的形象,沒做好準備就上山,出事了消防隊就要去搜救,甚至需要「浪費更多國家資源」。
        在登山者的眼裡:這是很多基本登山觀念不健全,沒做足功課和準備,判斷力不夠就上山的『一般人』,更是「登山污名化」,反向鼓勵民眾不要上山。

        換句話說,這部片輕輕鬆鬆就把盲點(兩方認知落差)凸顯出來了呢。XD

        --------

        影評議題1. 【 遇難者(主角)的角色定位 】
        我是「登山者」,也是「一般人」。
        身為一個半路出家的戶外者,上班後才開始運動、走進戶外圈,有很多基本常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習累積出來的,從0慢慢到1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些盲點。

        其實有很多登山客都有在努力、且自發性地對民眾做登山安全的宣導跟教育,著名粉專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或是 健行筆記、名人堂 等,有很多平台都有資料可以查詢借鏡。

        但問題在於,我這個「一般人」不是不想學,而是我不知道原來不是「絕對不能生火」,我也不知道「通訊點」其實跟營地和水源資訊一樣重要,所以沒特別注意或學習這方面的技能和知識,或是不知不覺「越級打怪」了也沒發現,便將自己身陷險地——以自己的身份去帶入,這是我認為的,微電影主角的角色設定。
        (先撇除沒有懷抱感恩的心這件事,就算在平地出車禍被救,也應該懷抱感恩的心。)

        這就是介於「一般人」和「登山客」之間,重疊角色會遇到的問題,我們稱之為「小朋友」時期。
        大家都是從「一般人」到「觀光型登山」,再到「小朋友」,最後才會成長為「登山者」。
        沒有了大學山社嚴謹有系統,又手把手、親力親為的教學模式,出社會後的「小朋友」的路,變得尤其困難。

        「觀光型登山」和「小朋友們」或許擁有很多問題,但他們也是剛開始對戶外有興趣,正渴望學習的一大~~群人們,有極大的潛力可以變成「真正的登山客」。
        他們也能繼續帶領、教導身邊更多的朋友,一起了解戶外安全與風險判斷,對自己負責任⋯⋯等,諸如此類,如此正向循環才是正解。
        ——只要有相應的學習環境。

        這也是登山者表示「登山污名化」負評的原因,政府做的教學與榜樣,應該是正循環,而非負循環。

        但好的學習環境的前提是,先擁有良好的登山環境,也就是「健全的登山教育制度」和「安全的登山環境」。
        「登山教育」跟「登山安全」兩者是扣在一起的,你觀念越完整,判斷力越好,就越安全,但只要有風險,意外皆在所難免,所以相應的急救搜救制度,也成為「登山安全」中重要的一環。

        從兩方的影評都不難看出,我們在這兩部份仍不夠成熟,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
        影評議題2. 【 山難搜救,一定等於『浪費國家資源』? 】
        終於說到環境的議題,來聊聊影評中,爭論最多的事——「浪費國家資源」。
        這議題就比較複雜,我們原本有很簡單的解法,但受限於現在政府的制度,又變成了無解⋯⋯
        一項一項替大家解說。

        「為什麼『山難搜救』很重要?」
        今天不論是初生之犢的「小朋友們」,還是身經百戰的「登山客們」,都要面對登山的風險。
        戶外活動本身,就是有風險,我們可以做足一百萬個準備,但還是會有一個萬一,風險就算盡可能壓縮到最小,依然絕對是「有風險」。
        一旦遇險了,你不會希望家人朋友就在山上,但因為畏於輿論壓力,或金錢壓力,遲遲不敢請求協助,甚至發生更不好的事。

        「為什麼『山難搜救』不能自費化?」
        其實這件事登山界講很久了,「山難搜救『可以』自費化」,不過這有但書——前提是要擁有「『健全的』登山保險制度」。

        簡單的例子做比方:
        開車有風險,一旦出事了也要面臨龐大的理賠金額和生命危險,為什麼大家仍願意承擔風險,繼續開車到處跑呢?
        ——因為它有完整的保險制度,在背後支持作保障。

        就算出事了,大宗的費用是由保險公司做理賠,部分的金額自己也有能力承擔。
        所以我們願意「承擔風險」。
        而完整的保險制度,更是仰賴相關法令的設立。

        開車有風險,爬山也有風險。
        開車有保險,那為什麼爬山沒有保險?

        不,我現在告訴你,爬山有保險了!
        但複雜的事情來了:
        其一、沒有相關法令的支撐,所以裡頭的條列對你依然沒有保障。
        其二、保險會支付搜救費用,但國家搜救單位不收,這種弔詭情形,使得目前的支付制度形同虛設。
        >>【登山安全】登山險投保了,就會理賠嗎!?
        http://tw.hiking.biji.co/index.php…
        >>蔡日興/山難搜救使用者付費應該做,但為何推動不了?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pay-for-mountain-searc…

        現在登山險和山難搜救自費化,就這麼尷尬的卡關在這。

        就算如此,「健全的」搜救制度和登山險還是有必要的,如此人們才有個依據,也能對需自費的額度更有概念,甚至會更審慎地評估自身風險——就跟開車時會考慮的風險細節一模一樣。
        這才是正解。
        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健全的登山保險制度,就只是這樣而已。

        健全的登山險背後代表:
        1. 官方搜救隊能收到保險的理賠支付,不再是全民買單。
        2. 如果太耗費人力、費時太長,官方也能轉委託民間專業搜救機構,民間機構付出專業也酌收相應費用。
        3. 人們能和保險一起負擔龐大的金額,會對自己的風險管理負責。
        4. 家人跟普通民眾也對搜救制度有依據有概念,進而促使全民登山教育的普及。
        5. 「一般人」有機會接觸山林,從「觀光型登山」成長,「小朋友」都變「登山客」,再繼續教導下一批的「小朋友」,全民整體觀念越來越完整。

        如此正向循環。
        這才是完整的搜救制度,健全的登山保險。

        --------
        整體而言我給這部片好評,因為它激盪出人們更多的想法,和爭辯。
        碰撞出了更多的討論空間,只有「說」出來後,才有機會明白彼此的想法,也才知道原來大家都「在乎」。

        有「在乎」,就有「希望」,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行動」。
        讓越來越多「小朋友」能夠學習,擁有正確的觀念和安全的環境,才走得長久。

        從大家的基本觀念越來越健全,也有越來越多人一起幫忙宣導、教育民眾,看得出來大家都一起正在努力著。
        我期待著無限正向循環到來的那一天。

        小朋友們加油,登山客們加油。
        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