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輕量化背包・下】攀登包Alpine Packs vs. 超輕量背包Ultralight Pack 比較表



【輕量化背包】分上下兩篇介紹,列出目次以參閱:


【輕量化背包・上】 - 輕量化是什麼?我該輕量化嗎?

  • 不是裝備貴,而是被貧窮限制了想像力。
  • 一定要裝備輕量化,再使用輕量化背包?
  • 我該如何選擇輕量化背包?
  • 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再來看包包特色

【輕量化背包・下】攀登包Alpine Packs vs. 超輕量背包Ultralight Pack 比較表

  • 攀登包(Alpine Pack)與超輕量包(Ultralight Pack)的特色差異
  • Alpine Packs vs. Mountaineering Packs 數值比較表
  • Alpine Pack是什麼?
  • Alpine Pack細部特點



攀登包(Alpine Pack) VS. 超輕量包(Ultralight Pack)

若單單尋求「輕量化」,市面上確實有很多厲害的輕量化背包。
基於朋友專精裝備狂大大立場與建議,Ultralight Pack跟Alpine Pack本各有獨到之處。UL包就是為了Hiking而設計,就像AL包也是為了Alpine特別訂製一樣,先決環境條件完全不一樣,不是哪個比較好,或誰能代替誰。

BUT!!
人生就是多了這個BUT!

雖然攀登這條路雖然是無限的,但我的荷包是有限的。
我個人基於預算的考量,還有技術攀登的需求,決定先擇其一看其他環境是否還能適用,便暫時先以Alpine Pack為主。

但實際背負過 Ultralight Pack 後,對它的背負系統表現深感驚豔,體驗負重約10kg,背在身上輕若無物(是真的全無浮誇!),Alpine Pack 負重系統更簡約,同為 10kg 背起來體感反而頗重,實測差異很有感,真的會讓人掙扎是否再下手另一顆UL包啊~~(荷包吶喊)。

Ultralight Pack(輕量化背包)的特點:

  1. 前後大網袋:一來讓濕的裝備(比如雨衣褲、濕掉的天幕⋯etc)有個安置的空間,不用跟包內乾的裝備混在一起。二來收納行進間取用的小物 (頭燈行動糧⋯etc)。
  2. 內部幾乎無隔間:極度輕量。
  3. 背負系統精簡:UL背包起源於美國的Thru Hike路線,一般for登山,不涉及攀爬,與台灣百岳Hiking的屬性雷同。
(這段為元植大大補充)

Alpine Packs 比起一般登山包的顯著差異:

  1. 沒有網布或腰袋、側袋:為了攀爬石頭的攀登型態,避免被岩角勾拉或卡到,另附上簡潔的繫帶,另一方面也因雪地不太會有濕物隔絕的需求。相對的無法臨時放取小物,較不方便。
  2. 狹長型為主:同樣是地形考量,以供在岩石間靈活穿梭。
  3. 公升數最高只到55 L:Alpine 為技術攀登,起源於歐洲阿爾卑斯山區,居多是1-2天的快速攀登風格,普遍公升數較小,也以輕量為主。

我的三個需求考量:

  1. 若未來有嘗試技術攀登的打算
  2. 以女性的立場一旦輕量化後,我便很難再回到負重的環境
  3. 價格沒落差太大的情況下

目前已先入手Alpine Pack,台灣三季的百岳使用目前都還很滿意。
可進一步看背包特點比較表,比照自己的需求。

Alpine Packs vs. Ultralight Packs 比較表:

For Mobile

For PC


Alpine Packs
Alpine Packs
Multi-Day Packs
Ultralight Backpacks
Multi-Day Packs
舉例型號

適合的人
功能極簡單純。
適合不想花腦筋思考、純粹Alpine的攀登者。
外部功能多、可調性高。
適合喜歡玩轉裝備的Alpine需求攀登者。
適合有時需極度輕量化,又有時多天數需提高負重的人。
另購買模組化套件搭配後,適合都會市區爬山攀登,多向使用。
適合普遍裝備都不輕量,也沒有專項需求的新手和Hiking者。
價格
USD 350
(約NT 10850)
USD 200
(約NT 6200)
USD 199.95
(約NT 6198)
NT 6980
(台灣品牌)
USD 299.95
(約NT 9298)
負重範圍
未註明
9-22 kg
15-22 kg
20 kg
23 kg
背包重量
1.03 kg
1.45 kg
1.17 kg
0.97 kg
2.11 kg
主要表布材質
Dyneema / 防潑水
Nylon / 防潑水
Nylon / 不防水
X-Pac VX21 / 防潑水
Nylon / 不防水
容量(公升數)
50 L
50 L
40-60 L
43-59 L
62L
負重系統
輕量鋁框結構、背板,
泡綿肩帶和可拆卸軟墊腰帶
織物背板,
可拆卸腰帶
輕量鋁框結構,
EVA泡棉護腰帶和肩帶
可卸式鋁條,
可卸式/擴充式腰帶
鋁架,
EVA泡棉護腰帶和肩帶
負重舒適度
一旦採取輕量化後,實際背負重量很難超過13kg,加上也還是有基本的肩帶腰帶寬度&厚度,所以整體而言背負起來是很舒服的。
一旦採取輕量化後,實際背負重量很難超過13kg,加上也還是有基本的肩帶腰帶寬度&厚度,所以整體而言背負起來是很舒服的。
傳統厚實肩帶與腰帶,在大小重量下都很舒服。
因模組化設計,將腰帶設計成三種版本,可隨登山計劃調整。
分為:輕薄型、負重型、附腰口袋型。
傳統厚實肩帶與腰帶,在大小重量下都很舒服。
外型
狹長型,便於繩索攜帶與垂直地形移動,在山區高效使用。
狹長型,便於繩索攜帶與垂直地形移動,在山區高效使用。
背包前側可調式繫帶,容量擴充性高,同時維持狹長形狀,提供較高的穩定性。
狹長型,頂部開口為捲收式開口設計,本體容量擴充性高。
傳統負重背包,以多個口袋設計,提供物品放置的便利性,較少外掛的繫帶設計,塞完後容易橫長變成圓球型。
口袋數
頂袋:內*1、外*1
主體:包*1、水袋分層*1、外部側袋*2
頂袋:內*1、外*1
主體:包*1、水袋分層*1、外部側袋*1
頂袋:外*1
主體:包*1、水袋分層*1、外部側袋*2、胸前水壺袋*1
腰間:側袋*2
主體:包*1、水袋分層*1

另可擴充($):
主體:前袋(攻頂包)*1、外部側袋*2、多功能外掛擴充護盾*2
腰間:側袋*2
頂袋:內*1、外*2
主體:包*1、水袋分層*1、外部側袋*2、前袋*1、背包套袋*1
腰間:側袋*2
附加
+ 繩袋外部攜帶
+ 加固環
+ 多個綁紮點(冰爪、雪具)
+ 冰斧攜帶(尖嘴放置口,不傷人)
+ 岩盔外掛固定
+ 加固環
+ 多個綁紮點(冰爪、雪具)
+ 冰具器械帶
+ 冰斧繫帶(尖嘴放置口,不傷人)
+ 可拆卸頂帶(輕量化)
+ 多個綁紮點(冰爪、雪具)
+ 冰斧/登山杖攜帶
+ 多個綁紮點(冰爪/雪具/冰斧/登山杖)
+ 冰斧/登山杖攜帶
可調性
高。
適合輕量化。

除卻許多雪季攀登器械外掛設計,其他功能和外觀都採極簡設計,恰巧最符合Alpine純粹的攀登方式——極輕、極簡,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攀登。

所以是目前Alpine Pack最典型的代表。

極高。
適合輕量化。

優:
包含可拆卸式腰帶與頂袋和背板外,極多可外掛的固定環和菊花鍊,標榜穿吊帶又背大背常導致器械不好拿放,便增設可以直接扣在背包上&腰帶上的設計。

缺:
但也被說外部功能太多,居多時候不常用到反而增添重量。

相對適合混合型、全型態的攀登方式。
高。
適合輕量/負重。

多天數也適合的輕量化背包。
適合有時需極度輕量化,又有時有多天數稍微負重需求的人。

同時也有許多外掛繫帶可作雪季使用。
極高。
適合輕量/負重。

優:
因模組化設計,有高度的擴充性,可依照不同的攀登計畫,彈性搭配許多配件。
都市/戶外、一日/多日、三季/雪季,皆可滿足。

缺:
到後期,其實自己的攀登型態和攀登風格會漸漸固定,反而不需要這麼高的可擴充性。
拆來裝去顯得麻煩,擴充配件也是額外的花費。

(必須聲明Hanchor也有各領域專精設計的包包款式,表中挑了樣式「最接近」Alpine的輕量化包,聽說預計2020推出專為Alpine設計的包款,屆時再來更新表單。)
不可調。
較適合負重。

傳統一般多天數負重背包。

(若要輕量的話,建議直接使用輕量化背包,效果更好。)

Alpine Pack是什麼?

Alpine Pack 中文上,簡單說:技術背包,複雜點說:冰雪岩混合地形攀登專用技術背包

既然是冰雪岩混合,最重要的需求必是技術器械的攜帶與外掛。
器械本身極具重量,加上攀登的屬性,需攜帶保暖裝備、飲食和睡眠系統,為了靈活移動和高效率的風格,整體趨勢必定走向輕量化

因此,在我眼裡,Alpine Pack和輕量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言下之意:當你選擇Alpine Pack時,就是選擇「輕量化之路」的意思。

Alpine Packs 細部特點:

重量 - 

背包重量輕,約1-1.5kg以內,和以往的傳統包2.11kg比起來,光是包包就能多省1kg。

表布 - 

跟UL背包(Ultralight)使用同類型防水的材質,因縫線仍會滲水,居多標示防潑水,無需另外帶背包套。
防雪跟小雨絕對沒問題,但台灣的大雨,就算有背包套也很難防(防髒不防雨),建議裡頭防水層做好才是正解。(我是覺得大雨就不用上山了,小雨還可以去走走。)

另外,在歐洲乾燥的雪地,雪的顆粒較大不像雨易滲入,有些人會選擇直接不打防水層。但若是濕雪如台灣,建議打防水層XDDD。

公升數 - 

居多是52L,但其實是為了可調式擴充性設計,基本裝備塞到30L,剩下的20L是睡眠系統和保暖系統,若搭好帳棚把東西放進去,再開始進行攀登,基本上包包可以變得很小一顆。

負重系統 - 

以輕薄為主,維持一定寬度增添舒適性。
一旦採取輕量化後,實際背負重量很難超過13kg,加上基本的肩帶腰帶寬度&厚度,整體而言背負起來依然是很舒服的。

長型設計 - 

整體狹長型設計,上半部可延長拉升,足以把額外的食物和裝備打包上去,並設有很多外掛固定繩,助於雪季技術裝備和繩索的攜帶。

口袋數 - 

很少,也無網布設計。一來因防水需求,二來外掛器械居多,為了避免被地形勾拉扯到,便以狹長設計,方便移動且高效使用。
裝備單純化與精簡化後,會發現,確實只需頂袋和包包主體即可。總體劃分四個裝備系統:睡眠(內置/外掛)、保暖(內置)、飲食(內置)、技術(外掛)。

外掛固定繫帶 - 

與其他背包最大的不同,在於有很多專門為技術裝備設計的小口洞或繫帶。
例如:
  1. 背包底部防水加厚,避免防刮與防雪水。
  2. 為冰斧設計的尖嘴放置口袋,加穩固定不會傷到包包,也不傷人。
  3. 頂袋有岩盔固定繫帶,或帶繩用的繫帶等。



Text-to-speech function is limited to 200 characters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