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運動傷害・上】觀念疏忽導致,腳踝韌帶斷掉的運動傷害


#個人經歷分享
--------
《淺談・運動防護・下》#防護修復懶人包
粉專討論
--------

「我最大的寶藏,應該是我從沒受傷過。」我記得那是2014年,我跑步的全盛時期,跟身旁跑友的對話,說出這句話那當下的畫面,我始終記得,一字一句歷歷在目、猶言在耳。
瞬時,一切都改變了。

因為我痛過,所以更希望大家不要步入我的後塵——『不要輕忽,身體對你傳達的任何一點點小訊息。』


開始發現異狀時,是一次高強度越野賽事過後的緩和跑,回來後覺得右腳膝蓋有種異樣的浮腫感,雖然完全不痛,但身體第一次發生如此狀況,我被嚇到了。
從沒碰過的我,一直到之後才知道,原來那叫「膝蓋積水」。

後來幾次緩和跑都發生一樣的狀況,膝蓋都有異樣浮腫感,我便開始跑步減量,開始看醫生,尋找答案。

畢竟是膝蓋出問題,起初先看骨科,骨科醫生看著我的X光片,說我膝蓋軟骨磨損,滑囊發炎,不建議爬山,更不建議越野,要進行股四頭的肌力訓練。
我不服,也不想斷送我的運動生涯,一邊練著深蹲,堅持去看其他醫生。

2016~2017我都在尋找醫生,大醫院、小診所、西醫電療、中醫針灸、推拿密醫⋯⋯全部都看過,甚至看過不只一次、兩次⋯⋯數不清的次數。

一個復健治療的小診所醫生把我唸到哭,說我沒聽身體聲音,現在才來看醫生;
一名大醫院的中醫診醫生對我說,「你想要運動一陣子,還是運動一輩子?」,之後旁邊的護理師推薦我黃道益,說真的有用(結果我拿了三罐,一罐放台北租屋處,一罐放公司,一罐放三峽老家);
一位推拿密醫說我的骨盆歪掉,才影響了運動姿勢,腳的氣很弱,時常冰冷,建議在公司放個泡腳機,每天泡熱水,促進血液循環,讓傷勢有機會好的快一點⋯⋯
大部分的醫生知道之前照過X光,是半月軟骨磨損後,接著就是一堆告誡和禁止,排復健、排治療,沒有進一步的檢查或疑問。
整整一年多,遇到的醫生幾乎都是如此。

好的醫師,會說,現在沒有異狀、不會痛的話,我無法幫助你,你可以直接退費。
壞的醫師……不提也罷……
不知不覺,我的光陰和金錢就這樣持續流逝著。

這之間,我一樣上山下海,爬山縱走深潛游泳、騎車,甚至還去北極拉雪橇,不過獨獨缺了高強度運動,跑量依然銳減,曾經試圖重回最愛的越野,嘗試增加越野跑量,但頻繁的翻船卻是讓我止步的另一個主因,還翻了不止一次⋯⋯最後真的是痛到只能用走的⋯⋯也開始減少跑次。

我又去看醫生了,看我的腳踝,後來才順便問半月軟骨究竟有沒有解。老樣子,全都無解@@。

期間也有回診骨科,再照一次X光,檢視軟骨磨損進度,但兩次的X光結果相當,醫生依然說:「軟骨一旦進入受傷期後,就很難有機會好轉。」接著就是一堆不建議blablabla。

醫生的話從我左耳進,再從右耳出,心中暗自卻開始有種異樣感——膝蓋依舊沒有明顯痛感,但貌似也沒有明顯好轉,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想知道傷勢真正的「現況」,我到底還能做到什麼程度。

後來才得知,X光其實看不到軟骨,只能透過骨頭之間的距離,抓出軟骨的範圍,來確認軟骨的耗損率,真正看得到軟骨一切細節的,只有照核磁共振才行。

時間來到了2017年9月,我為了膝蓋核磁共振再次去尋找醫院報到,沒想到復健科醫生卻反而堅持要照腳踝超音波,我就這樣獲得了買一送一,連帶著檢測報告也如期地送來了一好一壞。

確診了——好的是膝蓋,壞的是腳踝。

好消息:核磁共振顯示,我的膝蓋沒事,半月軟骨一切正常,除了看起來不太嚴重的積水,基本上都是個好膝蓋。
壞消息:左腳踝外側腓韌帶全斷,右腳踝外側腓韌帶斷一半......

整整一年多來都圍繞在半月軟骨上,我怎麼也想不到,根本不是膝蓋出問題,出問題的是腳踝。

通常腳受力時,會有兩個關節一起承擔力量,一是腳踝,二是膝蓋,但因為腳踝韌帶已經受傷,加上經常反覆扭到、沒力,剩下膝蓋必須承受大部分的力量與重量時,膝蓋就過載了,便時常不舒服,甚至長達一年之久。

我的膝蓋傷勢是代償——『一天最初的傷沒好,其他的傷就會越來越多。』
而我居然一年後的今天才知道真正的原因,身體跟運動表現的種種跡象,都讓我確信這是「真正的原因」。

接下來的日子,該做的肌力訓練完全大翻轉,從鍛鍊股四頭肌變成腳踝的肌群,醫生說腳踝很複雜,有很多肌肉可以代償這條韌帶,但一定要做肌力訓練,把肌肉練起來保護它,讓腳踝更穩定,才能一起支撐力量。

這個故事告訴我千萬別放棄!
#呼籲不自我放棄 #一個醫生外還有另一個醫生高
(我的黃金修復時間跟血汗錢啊~~~吶喊~~~)

而讓我痛一兩年的故事,原來不只發生在我身上。

後來發現這種狀況,特別容易發生在,像我們這種,半路出家,自己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開始接觸跑步跟運動的人,我們沒有運動背景、也沒有運動知識,更別說運動防護等基本觀念。

獨自摸索、磕磕碰碰中,我也學到了很多事情。

整個傷勢的連動關係,是這樣的:
當你激烈運動後,肌肉在緊繃狀態,你試圖拉筋按摩,但時間不夠久的放鬆,都只能幫助表層,深層的肌肉還是沒有足夠的放鬆。

下一次再進行激烈運動,逐次累積下來,筋越來越硬,肌肉越來越緊繃,身體越來越容易痠痛。

你可能會足底筋膜炎,可能開始不小心用錯誤的姿勢運動,關節以不正確的角度開始受力,或是當你遇到突發狀況時,例如——不小心扭到的時候,緊繃的筋沒有了最初的彈性,直接面臨撕裂、拉扯,甚至斷給你看。

——以上是「我的」久病成良醫。


我的朋友們,拜託——千萬『不要輕忽,身體對你傳達的任何一點點小訊息。』
『身為一個越來越資深的運動員,應該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你應該更有能力跟自己的身體去對話。』
——直到此時才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發自內心的告誡。

--------
致同樣走在稜線上的人們,有風險也有全新的視野,縱使 痛 但也快樂著,帶著傷之後 會繼續走下去。
------

2 則留言:

  1. 你好,我因高山縱走下山滑跤,膝蓋前十字韌帶斷掉,醫師建議不要開刀,只要不再進行激烈運動即可,今年58歲掛包騎單車長程旅行及高山縱走需全部放棄,請問前輩有何建議?只練習股四頭肌能恢復部份運動嗎?謝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的建議有兩者:

      1. 去看物理徒手治療師:其中推薦有在重事相關運動的物理治療師,因為他們一定會試過更多方法,讓受傷的自己還能繼續運動,在同理心上與我們站在同側,又以他們具有更專精的知識,能夠給予更多專業的建議,以進行復健或針對性的肌力訓練。

      2. 自我的肌力訓練不可少:股四頭肌的訓練一定會有幫助,但仍需循序漸進,哪些肌力訓練能達到有效的幫助,則建議去諮詢專業的物理治療師。

      -----

      非工商,以下是我因運動傷害後,積極去找到一些也有在運動的徒手物理治療師:

      1. 先看骨科或物理治療,大概知道病理狀況後(ex. 肌腱發炎)
      2. 跟醫生要診斷證明,後續都沒好或容易復發,則可以開始去找物理徒手治療師(就是以下兩間),去復健或尋找病因。

      (我去過的)
      攀躍物理治療所,$1300,須帶診斷書(醫生證明)
      https://goo.gl/maps/nTSuJbX5K3MWxQFu8

      (朋友推薦,有針對自行車運動的單車訓練台)
      樂橙物理治療所,$800?,須帶診斷書(醫生證明)
      https://goo.gl/maps/Z9VkZRkJMMjTvzoS7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