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let go / Duncan |
其實生活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關係暴力,在學會識別它之前,很容易被長期慢性壓力蠶食殆盡。開始識別後才知道:這些「煤氣燈效應、情緒勒索、PUA」都泛指關係暴力,也從中體會了無法說斷就斷的執迷不悟與心中的掙扎。
文章開始之前,也可以看這支影片,對這幾個關鍵字解釋得很清楚,也是看了影片後才疏通寫下自己的解讀和歷程。
什麼是「煤氣燈效應」?
電影《煤氣燈下》(Gaslight)講述一個原本美麗、自信且能夠獨立思考的女主角,在丈夫縝密的心理操縱下變得懷疑現實、質疑自己,最後精神上幾乎被對方控制的故事。男主角則藉此來掩飾自己的罪行,並謀奪妻子財產。 煤氣燈一詞的由來是在該電影裡,男主角故意將家中的煤氣燈調得忽明忽暗,當女主角對燈光的異常變化表達疑惑時,男主角堅定地否認,並「堅持這種感覺是她的幻覺」,長久下來造成她對現實認知的疑神疑鬼(自我懷疑)。煤氣燈效應」的操控在關係中十分常見,或許操作者並非蓄意籌劃,但依然造成受害者強大損傷,對受害者傷害最大的是:「本來你是相信自己的,後來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什麼是「情緒勒索」?
有沒有誰一直壓榨你,你卻又因為害怕不敢吭聲?這就是 Susan Forward(2004)所說的「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要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從勒索者角度:你無法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而以威脅和利誘來企圖掌控對方、迫使他順從你,達到你的目的。
從被勒索的角度:你的情緒界限不清楚,以致於他提出要求的時候,你總是無法拒絕。
什麼是「PUA」?
PUA(Pick Up Artist) 中文翻譯為「搭訕藝術家」,是由美國開展出的一套搭訕祕笈。起初,PUA 只是用來教導社交技巧較差的男性,接近並搭訕女性的攻略;後來卻演變為藉由心理上的威逼利誘等方式,讓對方就範。 PUA 最常見的套路,便是先批評降低受害者自尊,再藉此趁虛而入,讓受害者產生一種「我這麼差你還願意跟我在一起」的錯覺,對 PUA 加害者心生感激,徹底墜入被操弄的命運。
這三項有明顯的共通點:無論加害者蓄意還是非蓄意的操作,藉由讓被害者認知失調、貶低自我、承受負面情緒、引起焦慮、被迫就範,造成受害者強大的損傷。
常聽到的例子如:A 加入了奇怪的宗教後離我們越來越遠,觀念也越來越詭異;B 長年被男/女朋友家暴,卻一直不肯離開;C 長期過勞,為了養家無法離職,不敢去談判不合理的薪資待遇與工作量;因為是父母,再刻薄嚴厲的言詞跟任務,D 都要接受與使命必達。
這些都是不對勁的關係,外人眼裡看起來再荒謬的劇本,作為戲中人被操弄時,即使是很有自信的人,脆弱面一旦被趁虛而入,不斷被綁架和勒索,都會有崩盤爆炸的一天。
像股市一樣,泡泡吹得越大,爆破起來越可怕,造成的傷害越強大。
捅破紙窗讓泡泡爆破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怎麼會讓事情發展成這樣?」
「你有反應讓對方知道嗎?」
「離開他/她不就好了?」
外人眼裡最簡單的選擇,身陷其中才發現,沒有想像中容易,在外面都知道的作法,在裡面要執行卻如此困難。
眾多環節會讓過程拖得又臭又長,投入越多成本,越無法想拋棄就拋棄,深耕腦袋的自我貶低和負面聲音,很難說抽離就抽離。
首先,是認知。
正常情況下,不會假定「以我會被傷害(e.g. 情緒勒索)的前提」進入一段關係。
我是去上班,我是去上學,我是這個家的小孩,我只是要一起共組家庭,在進入環境前,沒有人料到會附贈情緒勒索與語言暴力。
1分鐘了解情緒勒索 - 海苔熊 / 【圖輯】15張圖讓你一次了解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
當收到反饋時,起初會覺得這些都是對自己的指教與回饋,不會馬上意識到自己正在受害,需要時間去觀察跟理解⋯⋯才會意識到,喔原來我這就是受害!喔原來他那樣做叫做加害!
當對方覺得這件事理所當然時,更難以被覺察。
1分鐘了解情緒勒索 - 海苔熊 / 【圖輯】15張圖讓你一次了解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
建立認知和學習劃清界線需要時間,而這段時間會讓對方覺得:你已經接受我對你指教的做法,我的做法沒有錯!
令人產生認知失調,開始自我質疑:對方沒有錯,錯的都是自己,產生「自己很差勁」的錯覺。
再來,上下階級關係,或是分強弱關係。
上對下通常都會有要求,有要求就會有指教,加上階級落差與經驗加成會讓對方的語言重量加重,加深「如果我不照著他的話/判斷去做,我會有很大的損失」的強烈暗示。
分強弱的關係可如「經濟或學歷有落差的伴侶(必須靠對方才能生活)」、「婆媳關係」、「家人關係」、「師生關係」、「老闆員工關係(必須養家無法離職)」。
老師:「如果你不聽話,我會生氣。」
父母:「如果你現在敢踏出這個家門,你就永遠不要回來了!」
前輩:「你怎麼會把事情做成這樣?!這決定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老闆:「這是稀缺!你確定要放棄能接觸這麼多市場和挑戰的機會?很多人等著排隊!」
我 OS:我只是想貼最後一句 / 聞氫哥 |
跳脫來看,其實這種溝通方式很失焦,無法針對事情有更多的討論和解法,但當面對長輩或上級時,當下更多的是要先應付對方爆炸邊緣的情緒壓力,他的情緒越高漲,你會花越多時間在處理情緒而不是事情本身。
Again,這不是進入一個環境前所期待的關係,但偏偏這由不得自己選擇,或是事前很難有線索可以提早發現,屢次爆發才會驚覺不對勁。
撇開情緒,有時候會想是不是自己真的做得不夠好、不夠快、不夠到位,試圖回應需求,嘗試解決這個狀況積極的心,讓你在處理失焦問題上又花了不少時間。
最後,封閉環境。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形成無法求援的封閉環境,都會將個案的心理暗示、情緒勒索,助長成常態的 PUA 或煤氣燈效應,處於長期不對勁的關係暴力中。
何謂封閉環境?例如:極端的宗教會讓你斷絕親友接觸;因為結婚要搬家遠離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初來乍到沒有 report line 的新公司或新部門;出國去一個沒有亞洲人排擠華人的環境。
封閉環境會切斷你的求援管道,或是讓你覺得沒有任何人可以信任與求助。
「除了我/我們之外,沒有人會接納你。」
當認知失調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沒有價值時,會很害怕地接受這個說法,恐懼除了對方外面不會有人接受這樣的自己,繼續單方面地接受負面情緒暴力,長期下越沒有自信,越離不開這裡。
有時候,這些聽命行事來的不知不覺,充斥在你我生活。《城市裡,有時候》- 61Chi / Fliper |
封閉環境會讓負面循環難以被打破,沒有外力介入讓你有機會認知到:
- 這不是正常的溝通方式與關係
- 他的標準不是唯一的標準,你需要重新校正心中的度量衡
唯有意識到上面兩項,才能區分是灌溉還是養套殺,才有勇氣劃清界線與不對勁的關係保持距離。
看著泡泡被吹大,如何搓破它?
「怎麼會讓事情發展成這樣?」
問題本身都不困難,困難的是問題帶來的複雜程度,三個環節與時間層層交疊,牽連廣泛,內情綜錯複雜。
像山難一樣,步步錯才會招致這樣的結果,因為錯太多步了,更無法輕易地解決。
千萬別把自己賠進去,先不求解決問題,首先要活著出來,才能讓那些受過的傷,成為你的力量。
「你有反應讓對方知道嗎?」
說了並不代表就能理解,一切難就難在讓加害者產生認知,這件事特別難,連我自己成為受害者後,才意識到過往幾度言行也是在「加害別人」,讓他人感到不舒服與被傷害。
我都說對方是我的「負面貴人」,因為唯有深刻的體驗受害者心理後,才會痛定思痛的反省自我,區分何謂情緒勒索和語言暴力。
換句話說,若對方沒有遇到痛入骨髓的挫折或被搓爆痛點,無法產生「加害」的認知,便不可能改變現狀。
「離開他不就好了?」
從認知到行動需要時間,尤其是脫離長期/重要的人際關係,更需要小心翼翼地去處理。
獨自離開是一回事,只要加害的事實一天沒有被點醒或改變,永遠都會有新的受害者誕生,變成一場難看的抓交替。
語言是把利刃,輕易就能說出口,是要學習怎麼使用的工具,而不是不自覺成為攻擊他人的手段。
每個加害者都曾受害過,才能無意中把加害的精髓復刻的如此到位。
在我們的文化裡面,情緒勒索似乎是一種天賦技能,相對的社會應該以更普遍更健康的心態看待心理問題,善用醫療資源。
我看到他的心病了,我幫不了他,但諮商心理醫師可以。
在這樣的環境有個人能即時拉開封閉的環境,困惑懷疑自己的時候,幫助脫離鑽牛角尖的框架,會帶來關鍵性的影響(感謝老公那時候日夜被我的負面情緒淹沒,給予我的困境一個開解和出口)。
感謝老公成為我的掩埋場 / Duncan |
劃清界線如周慕姿醫師在書中對自己暖心的鼓勵話語:
「你或許可以用很糟糕的態度對我,但我不需要忍受,也不需要被影響。因為你的情緒是你的責任;而我的情緒,當然也是我自己的責任。」
下集:
參考資源:
0 意見:
張貼留言